关于本书
《重来》是每一个梦想着拥有自己的事业的人的完美指南。不管是作为中坚力量的企业家、小企业主,还是深陷令人不快的工作中的职场中人、被炒鱿鱼的受害者,抑或是想要“脱贫”的艺术家,都能在这一页页中找到弥足珍贵的指引。
开局篇
现实世界
摘抄
“这在现实世界里面行不通”,当你向人们介绍一个新创意时,人们总是这么回答你。这个“现实世界”听起来如此令人沮丧,……只有人耳熟能详,习以为常的事情才会胜利,即使是这些事情已经漏洞百出陈腐低效。
揭开“现实世界”这个锅盖,你会发现居住在里的人都充斥着悲观主义和失望的情绪。更糟的是,他们想将别人拖进他们的坟墓。如果你是充满希望和野心的人,他们会试着说服你,你的想法是不可能的。他们会说你在浪费时间。
感悟
如果你想要清晰的思考,就必须远离人群。但是走得越远,你的处境就会越困难,受到的阻力也会越大,因为你没有迎合社会习俗,而是一步步地与它背道而驰。小时候,每个人都会鼓励你不断成长,变成一个心智成熟、不在耍小孩子脾气的人。但是,很少有人鼓励你继续成长,变成一个怀疑和抵制社会错误潮流的人。但是,如果自己就是潮水的一部分,怎么能看见潮流的方向呢?如果不甘平凡,也不妨放手一试.
卸负篇
被高估的“从错误中学习”
摘抄
你真的从错误和失败里面学到什么了吗?你也许学到了别再重蹈覆辙,但是这有什么意义吗?你仍然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相反的应该从成功中汲取养分。成功給予真正靠得住的教材。
失败并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自然规律是,逗留在过去的失败中是无法进化的,进化是建立在成功的基础上的。
感悟
并非所有的痛苦都是有益的,世界上有有益的痛苦,也有无益的痛苦。你需要的是咬牙向前冲刺的痛苦,而不是脚被钉子扎破的痛苦。解决难题的痛苦对设计师有好处,但是对付挑剔的客户的痛苦或者对付质量低劣的建材的痛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成功是建立在一个一个小成功的基础上的,要追求每一个小成功,成功可以孕育出更多的成功,最终指引你走到正确道路上。
计划就是瞎猜
摘抄
除非你是算命先生,长期的商业计划是种幻想。有太多的事实证明那是超出你的掌控的:市场环境、对手、顾客、经济等等。做计划让你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但实际上你没有。
当你把计划变成猜测时,就等于进入一个危险的境地。做计划就是在用过去推导未来,等于给你戴上了眼罩。
感悟
怀着对技术最大的热情,把身边的那些看得见够得着的事情做到好好地,并且保持不持续强大的好奇心努力地学习自己不懂的东西。一个坚定不移的决定和意志力会比任何的计划和职业规划都重要。生命如此短暂,学知之路如此漫长。
工作狂
摘抄
工作狂的行为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愚蠢至极。过多的工作并不代表你对项目更关注,也不代表你作了更多的贡献,这仅仅意味着你干了更多的活而已。工作狂制造的麻烦比解决的麻烦多。
工作狂往往不得要领。他们花大把大把的时间去解决问题,他们以为能靠蛮力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其结果就是折腾出一堆粗糙无用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那么你就会丧失判断力。你的价值 观和决策方式都是扭曲。你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工作值得做,哪些工作该放弃,最后搞得自己筋疲力尽,而一个筋疲力尽的人是无法作出明智的决定的。
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不是在节约时间而是在浪费生命。真正的英雄早已想出了办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
感悟
加班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工作狂是以牺牲健康、家庭和谐为前提的不可持续发展方式,工作时长和所能完成的工作量以及完成的效果没有直接联系。我们超时工作是在使用蛮力呢?还是在使用热情和兴趣呢?
行动篇
在宇宙中留下你的足迹
摘抄
怎么选择要做的事情,第一条规则就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做自己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感悟
编程到底有多酷,取决于我们能够用这种新媒介做出怎样的工作。
挠自己的痒处
摘抄
想要创造一款伟大的产品或者是某项卓越的服务,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做你自己想用的东西。设计你了解的产品——你就能很快发现它到到底好不好用。
最棒的是,“解决你实际遇到的问题”会让你爱上你做的事情。 你知道问题所在并且熟知解决它的价值。这是无法替代的。毕竟,你会充满希望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做。 甚至会占据你余生所有时间。这就是吃自己的狗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软件项目中,我最恨的就是那种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自己都不用的东西(不是从已有业务生长出来的东西),以及那些自己不动手就在边上指指点点的各种咨询师或是喜欢动用行政命令的高层管理者。
感悟
“挠自己痒处”就是挑战自己,革自己的命,既然想了,就做吧,生命只有一次,值得我们轰轰烈烈地去为之付出。如果你有一个令你感到安全的工作,你是不会致富的,因为没有危险,就几乎等于没有可放大性。
“没时间”不是借口
摘抄
人们最常用的借口是:“时间不够。”他们宣称很想开一家公司,学一种乐器,写一本书,等等,但时间不够用。拜托,如果你善加利用,时间总是有的。
把看电视或玩魔兽的时间腾出来完成你的创意;把10点上订改成11点上床,这不是怂恿你通宵达旦或是一天干足16个小时——我们要说的是,第周匀出一些业余时间来,就足够你去做些事情了。
当你拥有某种强烈的渴望时,你就能挤出时间来——不管你身上是否背负着其他责任。事实上,真相是大多数的渴望并不是那么强烈。于是他们拿时间当借口来自我开脱。别给自己错口。
另外,永远会有正当其时的时候,你总会觉得自己会么太年轻,要么太老,要么太忙,太穷,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如果你总是为遇到一个完美时机而发愁,那么,完美的时机绝对不会到来。
感悟
如果你只能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才能做事,那么,你还有什么价值呢?人的价值和竞争力就是在条件并不完美的时候还能搞定事情。
画沙为界,立场明确
摘抄
坚定的信念能为你赢得超级粉丝,他们会为你马首是瞻,会舍身保护你,他们充满激情的口碑传播将胜过这世间一切的广告。
强大的主见,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人诋毁你,说像傲慢,冷漠。没办法,这就是人生,有人喜欢你,就有人憎恨你。如果你的说法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心烦意乱,只能说明你的推广力度可能还不够。(也可能代表你比较无趣)
对我们来说,我们的产品所不能处理的和我们的产品所能处理的一样令人感到骄傲。 我们的产品不适合每一个人,没有关系,我们愿意为了那些更加深爱我们的客户而放弃另一部分客户。这就是我们的立场。
感悟
不管是个人,团队,还是产品个信鲜明就是最好的名片和推广.
找好退路无异于失败
摘抄
你还常常听到:“你的退出战略是什么?(万一不成功,你怎么办)”甚至在你刚开始启动时就听到它。这些人不知道怎么开始就要想到怎么结束?急什么呢?如果在全情投入之前就想怎么撤出,这种逻辑不是一般的混乱。
你正打算恋爱一场就计划着分手?你在第一次约会时就签订婚前协议?你会在婚礼早上先约见离婚律师?那也太荒谬了吧。
你需要的是承诺战略而不是退出战略。你要考虑的是你的项目怎样发展和成功,而不是怎样撤退。如果整个战略是基于撤退的,一开始你就不会有机会成功
感悟
促进进步的两种力量之中,恐惧心比抱负心有力的多。
进阶篇
条件受限是好事
摘抄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钱、人手、经验”。不要现无谓的抱怨了。“少”不是什么坏事。“条件受限”貌似缺陷,实力优势。有限的资源能激发你在现有的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能力。没有一点浪费空间,一切都需要你发挥最大的创造力。
你见过囚犯用肥皂和汤勺制作武器吗?你们是“创新”的典范。只有在条件受到限制时,我们才会发挥出“小材大用”的能力。
感悟
条件受限推动我们去成长.不要抱怨资源(时间/人手/钱/经验)不足,在受限的条件下,你的潜能才会最大化地被激发出来,你的资源才会被绞尽脑汁地分配使用,你的业务流程才能被尽量优化。
从核心出发
摘抄
你必须深刻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核心所在,精简想法,砍掉那些锦上添花的枝节,找到实现想法的最不能被取代的部分,集中全部精力先攻克它。
感悟
如何找出核心?反复询问自己在你的公式中哪一部分是不能被移除的,如果离开了这件事情或那件还能继续的话,这些都不是核心,一旦找到了,就集中精力把它做到最好。
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
摘抄
同时做N件事的结果就是:一大把绝妙的点子最后被转化成一个蹩脚的产品。
有舍才有得,砍掉多余的野心,你就会发现慢慢做一件正事要胜过毛毛躁躁地做一堆傻事。
很多东西都是越简短越好。拿起斧子动手砍吧,为了一个“伟 大”的起点,让我们把那些“挺不错”地枝节给砍掉吧。
感悟
伟大的开始始于砍掉尚可不必的部分。先立刻动手做出初级的产品以发现远景,如果真的很棒,大可稍后再做。一定要意识到的是如果不进行取舍,最后的可能就是什么都没有做出来。
做出决定就是取得进展
摘抄
当遇到问题时,不要为了等待所谓的完美解决方案就去推迟决定。当前情况下想到的完美方案,随着时间推进,随着情况变化,可能根本就不是未来的完美方案。对待问题要及时应对,即便当前并不完美,但随着快速迭代不断纠错,解决方案自然会不断优化。
感悟
当遇到问题时,不要为了等待所谓的完美解决方案就去推迟决定。当前情况下想到的完美方案,随着时间推进,随着情况变化,可能根本就不是未来的完美方案。对待问题要及时应对,即便当前并不完美,但随着快速迭代不断纠错,解决方案自然会不断优化。
“完美主义是压迫者的声音,是人们的敌人。它会束缚你的想法,毁掉你的生命,同时它也会妨碍你创建较差的草初案。我认为完美主义基于一种强迫性的想法:如果你足够细致,每件事情都做的很好,那你就不会失败,可是很多人即使不太仔细也会做得比你好,而且期间也会拥有更多快乐。”
关注不变因素
摘抄
很多公司和人都关注即将到来的大事件。他们热衷于新鲜热辣的事物,追逐最新的潮流和技术。
这是一条愚笨之路。一旦走上这条路,你就会关注时髦、放弃本质,把注意力放到不断变化的事物上,而不是持久不变的事物上。
你的事业的核心应该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之上。你应该投资于那些人们现在需要,并且十年后仍然需要的事物上。
要记住,时尚会凋零。只有当你聚焦于长久的功能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把握住了永不落伍的东西。
感悟
不用紧追最新潮流和技术,核心是要构建那些不易变的事物,着眼于持久不衰的功能,满足那些最根本的需求。
效率篇
退出的理由
摘抄
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复杂的局面时,不要一味埋头苦干,要分析工作的实质和重要性,多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a、为什么要这么做?
b、你在解决什么问题?
c、这真的有用吗?
d、你加上去的东西有价值吗?
e、这种改变真的会起作用吗?
f、这种方法更简单吗?
g、有其他更值得做的事情吗?
h、这样做值得吗? 不要让沉没成本成为羁绊你的枷锁,有时候放弃也是一步好棋。
感悟
打岔是效率的敌人
摘抄
我们都有感受,在集中精神工作的时候被其他事情打断,要花费好长时间才能重新找到原来的思路和状态。应该在每天的工作中安排出不受打扰的时段,关掉微信、拔掉电话线、取消会议、关闭邮箱,集中完成工作,这会让你效率倍增。
感悟
如果你认为可能在任何时刻被打断,那么你可以开始养成一种经常为自己留下小线索的习惯。
会议有毒
摘抄
世人最可恨的打扰莫过于开会。原因是:
会议中充斥着纸上谈兵和抽象的概念,大多是不切实际的。
会议中能传达的信息量少之又少。
人们在会议中容易跑题,堪比暴风雪里的芝加哥出租车还容易迷失方向。
会议要求做充分的准备,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准备这些。
会议制定的议程常常是模糊的,根本就没有人真正清楚目标是什么。
会议中难免会轮到那么一两个低能人士发言,于是大家的时间都浪费在他们的扯淡上了。
会议具有自我繁殖功能。一次会议总能导致另外一次,以及再导出下一次,生生不息……
感悟
很多公司有太多太多的会要开了,开会基本上成了每天工作最主要的东西,对于一些管理者来说一星期中居然有80%时间都在开会。其实,如果只是带一个或几个问题来开会,是非常耗时间的,如果对于问题没有几个备选的解决方案和各方案的评估,完全没有必要开会。Amazon的会议是不会有PPT的,会议组织者会要要讨论的东西写好并打印出来,在会前给参会者把要讨论的东西打印出来,开会前10分钟左右,会场里没有任何声音,每个人都在读文档,全部人读完后,直接对议题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应该怎么干,然后很快形成共识,散会。
刚刚好就是真的好
摘抄
我们总能用简单平平常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也就意味着不需要超炫的表现,你没有机会炫耀你超强的技术.你只是找个办法把问题解决了就行了,赶紧去办下一件事去.这种方案也许没办法为你带来声声喝彩,但是能让你不断前行. 当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后,就用它了.总比浪费资源,甚至因为无法承担复杂解决方案而在那里干等要强.记住,以后你随时都可以把”刚刚好”变成”特别棒”.
感悟
面对问题,不要过度优化,过犹不及。
速战速决
摘抄
乘势而为才能动力十足.良好的发展态势能让你坚持下去,能驱动你成长.积累动力的方法就是完成一项任务,然后紧接着去完成下一项任务.想要保持良好的势头和持续的动力,就要养成”积跬步以致千里”的习惯.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能让你士气大振.有些东西拖得越久越难完成.
感悟
把任务划分为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小任务。看不见尽头的大任务会扼杀掉激情,而一个一个连续的小胜利会让你持续保持充沛的动力。
不要逞英雄
摘抄
很多时候知难而退比逞英雄实在.要谨记:最明显的解决方案有可能就是适时退出.人们容易自然而然地把放弃和失败联系起来,但有时你就该这么做.如果你已经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浪费了很多时间,那就赶快走开.失去的时间是再也找不回来了.现在最糟糕的事莫过于继续浪费时间.
感悟
不要意气用事。当一个本来2小时可以完成的任务,结果耗费了你15个小时还没搞定时,不要霸王硬上弓,可以选择暂时换换任务或找人来提提意见,合作解决。
该睡觉时就睡觉
摘抄
不要用牺牲睡眠来争取时间,那只会让你付出创造力、士气、心态及健康受损的重大代价,而工作效率却只会降低。
预估的都是垃圾
摘抄
不要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对于一个也许要耗时几个月的大项目,你对进度的估计十有八九都会有很大偏差,要有这个心里准备。尽量把大项目拆分成多个小项目,这样你才能更准确的预测时间。
对手篇
做得比对手少
摘抄
传统智慧告诉我们,要想打败竞争者就要胜人一筹。如果人家有 4 个功能,你就得 5 个(或者 15 个,25 个)。如果人家花了$20,000,你就得花 $30,000。如果人家有 50 个员工,你就得要 100 个。
这样的冷战式的攀比思维会把人引上绝路。一旦被卷入“军备竞赛”,你就陷入了一场无止境的战争,这场战争会让你耗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动力。并且使你陷入长期的防御战中。处于防御状态的公司是没有预见力的;他们只能后知后觉,他们无法领跑,只能尾随。
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比你的竞对手做得少,以此来打败他们。让自己去解决简单的问题,把那些纠结的、麻烦的、艰难的、讨厌的难题留给竞对手去解决。不要总想着去胜人一筹、去超过别人,试试相反的做法。
不要因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不如别人的花哨就感到自惭形秽。把他们做得醒目高调,并引以为傲。就像对手那些强有力的销售他们多功能的产品一样销售你那简约的产品。
感悟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Pad,它干得比上网本少,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上网和简单游戏的设备,但是他有非常简单的用户体验,让两三岁的儿童和六七十岁的老人都能很快上手。这就是“做得比对手少”的强大。只有简约的东西,才会显得更精致,才会显得更专业。
谁在乎他们在干什么
摘抄
不管怎样,终究是不值得过于关注你的竞争者。为什么?因为关注别人太多会让自己受到困扰。他们现在在做什么?他们下一步呢?我们该怎样作出回应?
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被分析一下。那是一种可怕的心态。这会产生不可抗拒的压力和焦虑。这样的想法会滋长不好的东西。
这是没有意义的事情。竞争者的风景时时在变。你的竞争对手明天一个样儿,今天一个样儿。完全在你控制之外。去担心你所不能控制的事情有意义吗?
过于关注竞争者会混淆你的视野。当你一直吸收别人思想时, 你的机会则会减少。你变得反动而不是充满想象力。你只不过是将你竞对手的产品换了个包装。
如果你打算做一个“the iPod killer”或“the next Pokemon”,你已经死了。你是在承认你的竞争者所设定的参数。你没有跳出 Apple 的套路。他们制定了这个游戏规则。你不可能打败制定规则的那个人。你必须重新制定一个规则,而不是稍微改建一点点。
感悟
这个社会浮躁之处就在于我们太多的观注了别人,人比人气死人。我们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别人的风光,看到别人创业被注资,看到别人找到了好的工作,看到了别人不走正道而发达,看到了别人很轻松还挣得多,甚至看到别人的粉丝比自己多,等等,等等,这些东西让自己的心态变,变得非常地不淡定了。眼红也是魔鬼,因为眼红让人心理扭曲了的例子还少吗?不要在乎别人干了什么,你应该多看看自己的长处是什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你要做的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和自己擅长的方式行事.
进化篇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摘抄
说“好的”很容易。我们很容易接受同意一个新功能、同意一个过于乐观的截止日期、笑纳一个平庸的设计。很快,一大堆你曾经说“yes”的事情就发生连锁反应,很多你不想要的东西越堆越高,甚至你都看不出原来想要的东西。
别相信“顾客永远是对的”这类的话。如果你是一个大厨,你的很多客人说你做的菜太咸或者太烫,你可以改。但是如果有一些挑剔的老主顾要求在宽面条里面加些香蕉,你千万不要理会他们,没关系。若是为了少数顾客的要求而毁了产品不值得。
你的目标是确保你的产品与就是和你合拍的产品,你就是你自己产品最踏实的粉丝。你是最信赖它的那个人。那样的话,你会说:“我想你也会爱它的,因为我爱它。”
感悟
亨利福特说过:“如果我要问我的客户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他们要一匹更快的马”,所以,过份的迁就用户并不是一件好的事,相反会是一件很不好的事。互联网和电视节目一样都有一个万恶的KPI,电子节目那万恶的KPI是收视率,而互联网的万恶KPI是流量。于是很多公司为了流量开始不择手段,就像电视节目用庸俗化来提高收视率一样,我们的一些互联网产品也使用庸俗化的东西来提高流量。我们要做的是一个让人称道的有品质的产品,而不是一个只有访问量的产品。
推广篇
一夜成名只是传说
摘抄
你不会瞬间大红大紫,也不会一夜暴富,你所了解的那些道听途说的“一夜成名”的故事,深挖一点,你就能发现这些成功人士在到达引爆点之前,都已经在这个方向 上苦熬了很长时间。
把一夜成名的迷梦换成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行动吧。道路很艰难,但你必须充满耐心。你得用功去做,在遇到伯乐前,你得努力很长时间。
感悟
在大多数领域,看上去容易的事情,背后都需要大量的练习。练习的作用也许是训练你把刻意为之的事情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有时,我们的训练只是为了让身体养成下意识的反应。优秀钢琴家弹奏名曲可以不经过大脑直接完成,艺术家也是这样,熟练之后,脑海中的艺术形象会自动从手上流淌出来,仿佛有人在一旁为他打节奏一样
总结篇
灵感稍纵即逝
摘抄
灵感是神奇的东西,是生产力的倍增器,激励因素。但它不会等你。灵感是现在的事,如果灵感找上你了,你也要抓住它,然后投入工作。
感悟
人们真正注意到你的时候,不是第一眼看到你站在那里,而是发现过了这么久你居然还在那里。